夏季,一年中湿气最重的日子已经到了!中医讲,长夏之季的主气为湿!
晚上睡眠越来越差,还打呼噜;早上起床后,刷牙干呕、舌苔厚腻;上个厕所,发现小便黄赤,大便溏薄;每天都提不起精神,总爱打哈欠......整个人疲乏无力、口干口苦、有口臭,眼看自己四肢浮肿、肚子又大了一圈!裤子都扣不上~
小编想告诉你,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这是夏季湿气重的表现。夏季可以说是体内湿气最盛的季节。那么为什么夏季湿气重?
一是外湿,现在已经正式进入了夏季的梅雨季,雨水多,温度和湿气上升,空气中的湿邪加重,湿邪入侵人体;二是内湿,这是因为体内脾虚造成的。此时内湿与外湿相加,湿热偷偷在体内堆积,身体不仅在夏季表现出各种不适,甚至在秋冬季爆发出更多的疾病。
“湿气乃万恶之源”,在致病的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根据专业数据显示:种疾病是因为顽固性湿气引发,口臭、长痘、湿疹、关节炎、肠胃不适…
十人九湿,自测湿气体质
湿气不分体质、男女、老少,随时都能趁虚而入,所以有“十人九湿”一说。有些人湿气较轻,没有明显症状,但它会埋伏在体内,伺机行动,小编教你几招,对照下图,快速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
仔细对照以上情况,如果你有1-2条以上相符,就说明已经是顽固性湿气了,祛湿调理刻不容缓!
夏季祛湿第一米、第一豆
要说祛湿,“红豆+薏米”这个组合,可谓是人人好评的“法宝”。然而同样是喝红豆薏米水,为啥有人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有的人毫无变化?很可能是你喝错了!
红豆薏米是很常见的食材,但至少90%的人并不知道如何食用才最好。有两个条件必须满足:1.红豆是指赤小豆,而不是超市常见的红小豆!2.红豆薏米中的薏米,是指经过烘焙或者炒熟的熟薏米。
薏仁米
说薏仁米是米中第一,一点也不为过。薏米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我国古籍对此多有记载。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东汉大将军马援官至伏波将军,因他在交趾作战时,南方山林湿热蒸郁、瘴气横行。他经常食用薏米,不但能轻身省欲,而且能战胜瘴疟之气,屡立战功。
要祛湿,不少人会想到喝薏米水。而且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薏米能健脾胃、消水肿,久服可以轻身益气。
赤小豆
赤小豆在我国应用的时间非常早,《神农本草经》列其为中品,并记录了赤小豆两个方面的功用,一个是利水消肿,就是能把人体内多余的水湿排出去,消除水肿;二是解毒排脓,就是能够排出体表长出的痈肿、脓血。
像红豆一样,大多数的豆类都生长在晚春,于早秋收割,而赤小豆于五月仲夏播种,秋冬收获,受气于火夏,正因为它是天地之火炼出来的,所以对水湿都不怕,并且能将水湿吸走。如果再配以薏仁米,薏仁米是得水气而生,能荡水湿,两者相得益彰就能起到很好的利水消肿作用。
是不是选择了正确的食材,“红豆+薏米”就可以祛湿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中医认为“只祛湿不健脾”,不仅不能达到很好的祛湿效果,反而可能因为吃太多偏寒凉性的薏米而损伤脾胃!
《黄帝内经》讲过脾与湿气是对好友,因为“脾主运化”,脾虚了,湿气会加重,湿气重又会导致脾虚,要祛湿还需健脾。
食疗方面,中医认为:湿热困脾,累及肺肾。因此想要达到祛湿效果,还需兼顾这几点:利水渗湿+健脾+补肾+理气+温性食材。
听上去要集齐这些食材非常的麻烦,但注重搭配的中医总能在万千食材中挑选出最佳的食材,且以科学的比例将它们搭配好。
由7位老中医严格审方,精选11种食材,历时多年多次调配而成的祛湿代茶饮——雷允上赤小豆薏米茯苓茶,就兼顾了祛湿和健脾,它以薏米和赤小豆为主材料,搭配健脾补肾、理气温性的茯苓、橘皮、甘草、白扁豆、山药等辅助材料,使祛湿健脾、利水消肿效用达到最佳。雷允上是老字号,和同仁堂、庆余堂、陈李济并称“中华四大药堂”。
薏米:利水渗湿,健脾胃清肺热止泄泻
赤小豆:行血补血,健脾祛湿,利水消肿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固精消肿
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白扁豆:健脾和中,消暑祛湿,杀菌抗毒
福东海芡实薏仁红豆茶淘宝¥56购买
每天泡一杯,3个月喝出好气色
上班一族工作压力大,平时加班熬夜、作息不规律,皮肤容易出油冒痘,精神状态差,服用一段时间的红豆薏仁芡实颗粒,痘痘消失了,皮肤变好了,整个人精神了很多!
而身材肥胖的人,体内湿气被清除后,肠胃改善,大便通畅,口臭没了,身体浮肿、虚胖的情况也随之消失。
经常睡不着的人,每天喝一杯,滋养气血、缓解疲劳、吸附身体浊气,睡眠质量越来越好。
科学研磨更易吸收
将所有原料磨成细密粉状,不仅方便冲泡,更易被人体吸收,口感上也有很大的改善,尤其适宜脾虚肥胖者。
精心调配的祛除体内湿气食材,使祛除体内湿气健脾、利水消肿效用达到最佳!对内可调理脾、胃、肺、肾,对外消除湿气引发的嗓子不适、皮肤油光、眼皮肿胀、大便不成形等表症。加上调节饮食,规律作息,加强锻炼,养生、减肥、美容,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