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何湿气越来越顽固提醒这五件事,能不 [复制链接]

1#
如何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30704/4202013.html

为何“湿气”越来越顽固?

提到湿气,很多人都会想到中医。在中医里湿气是一种“津液”过多的表现,而“津液”可以说是水,但不完全等同于水。

正常情况下,人体是有生理上的“湿”存在。从中医上讲,湿邪是一种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所以,要祛湿的是湿邪。

湿邪,是“六淫”之一,也是最难祛除的。中医上讲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就是这个意思。相关调查发现湿气在最近几年越来越顽固,多半要在自身身上找原因。

湿气重的人,身体会有5个异常

1、舌体胖大,有齿痕

舌头胖大,出现齿痕舌,说明体内湿气重,早上起床后,发现舌头两旁有“齿痕”,舌头又胖又大,这都是脾虚湿重的典型症状。

2、小肚子大

“夫带下者俱是湿症。”女人小肚子越大湿气越重,减肥是非常困难的。体内湿气重,滞留在体内无法排出,便会慢慢导致小腹的水肿。

3、大便软烂

一个健康的人,大便呈金黄色,软硬适中,一旦大便呈软烂,不成形,且颜色发青,容易粘在马桶上,这多半是湿气重,影响到了正常消化吸收功能。

4、皮肤出油,爆痘

体内湿气重导致皮肤爱出油油光满面,甚至出现大量的痘痘,皮肤爆痘是湿气向外反射的信号,毒气在体内堆积皮肤出油,也可能会在后背上出现大量的痘痘。

5、身体发沉,精力不足

湿气重的人,往往感觉身体沉,提不起劲来,精力不足,人容易疲惫、乏力,总是有种睡不醒的感觉。

提醒:这五件事,能不做就不做,别任性

1、生冷、寒凉的食物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生冷寒凉的食物会导致体内的湿气加重,严重影响脾脏的运化功能,影响健康。

生活中常见的生冷食物,有冰激凌,冰镇饮料,冰镇水果等,还有些食物属于寒性的,比如瓜类、海鲜。

如果你经常吃这样的食物,势必会加重体内的湿寒之气,增加患病的风险,所以饮食一定要温补为主,对于寒性较强的食物,希望大家赶紧拉黑。

2、湿发入睡

夏天炎热,人们容易出汗,洗头发的频率增加,有些人洗头之后,没等头发吹干就会入睡,尤其是女性头发长,不容易干。

这样容易使湿邪不知不觉侵入体内,导致第二天出现头痛没精神的现象,主要是头皮上的水分一直在蒸发,带走了大脑的热量,湿气也会慢慢侵入。

所以,不想体内湿气加重,睡觉之前,最好把头发及时吹干。建议大家最好在晚上10点之前洗澡洗头,否则阴气会入侵体内。

3、久坐潮湿地方

夏天炎热,很多人更喜欢坐在凉快的地板上,但时间长了也会使寒湿侵入体内,导致体内湿气加重。

有人坐在潮湿的环境下,就会使湿气随着血液循环进入体内,也会使湿气加重,尤其是长期坐在办公室内的上班族,处于空调环境中,不活动,湿邪也会入侵体内。

夏天不管多热,最好不要一直处于空调房内,适量通通风,换换空气,这样能减少湿气加重的机会。

4、长期熬夜晚睡

很多地方天气炎热影响睡眠,导致很晚才入睡,长期熬夜晚睡,会降低自身免疫力,甚至使湿邪,寒邪,暑邪等入侵体内损伤健康。

在防暑的前提下,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能够让身体得到充足的休息抵御外邪的入侵,晚上11点之前入睡,保证7~8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如果午休的时间比较充足,可以进行30分钟左右的休息,能够让你下午的工作效率提高,对于身体健康也有好处。

5、寒冷天里露脚踝

现在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人存在露脚踝的情况,即使温度并不是特别热,脚踝却早早露出来,这样不仅会导致气血凝滞,也会诱发关节疾病。

中医讲“寒从足下生,病从寒中来”,所以,年轻人最好不好穿短袜、露脚踝,容易诱发老寒腿。

所以,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脚踝部位的保暖,减少湿寒之气的入侵,也有助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还有助缓解宫寒的问题。

夏天,如何帮助身体祛湿?

1,茶疗祛湿

生活中有很多药食两用的食物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比如赤小豆、薏苡仁、茯苓、芡实、荷叶、橘皮等,可以将这些食材搭配在一起,做成茶包,具有健脾祛湿的效果。

《本草纲目》记载,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

薏苡仁,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者搭配在一起,祛湿效果更好。

喝水时一定要选择温热的水,不要喝放凉的水,即使在夏季也要以温热为主,既能保证充足水分的摄入,还能防暑降温。

2,坚持运动

运动能够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更加顺畅,各处肌肉骨骼都会活动,有利于汗腺,排毒出汗是帮助身体祛湿的方法之一。

通过运动出汗,可将体内里的湿气排出来。夏季阳气生发,如果天气允许可以多做一些有氧运动,让身体微微出汗,同时还能多晒晒太阳。

每天的运动时间最好保证在30~40分钟之间更有助于强健体魄,但是一定要记住夏季运动不要大汗淋漓,否则也会给湿气可乘之机。

3,睡前泡脚

中医认为,“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烫脚,丹田暖和。”

不论在哪个季节,在睡觉前泡泡脚都有利于血液循环,还有助于全身血液的输送,尤其是双脚。

泡脚时水温最好保持在40℃左右,大概持续20分钟,让身体微微出汗,可以在泡脚水中加入花椒,生姜,艾叶等,更有助改善血液循环,加速湿气的排出。

4,艾灸祛湿

艾灸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养生方式,通过艾灸能够帮助加速体内湿气的排出,还有助于开郁、补阳气的作用。

艾灸的穴位,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解溪穴、阴陵穴等,有一定的祛湿功效。艾灸最好咨询专业的医生,这样效果会更加理想,有时候自己进行艾灸可能达不到理想的作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