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温度高、雨量增加,在湿热天气,人体也容易生湿,各种疾病如湿疹、脚气、溃疡等出现概率增加。湿气重还会影响食欲,出现消化不良、感冒、疲劳等问题。根据中医理论,夏季与五脏中的“脾”相对应。脾有运化水谷、水液的功能,向全身输布精微物质,并有助于气血的生成和统摄。脾易为“湿”所困,如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脾喜燥而恶湿”的观点,这也是天气潮湿闷热时,人们会吃不下东西、觉得全身不适的原因。中医认为,湿性重浊、黏滞,侵袭人体会引起全身乏力、肢体困重、食欲差、水肿等表现,往往黏腻不爽、缠绵难愈。体内湿气重的人,许多与饮食多肥甘、缺乏运动有关。湿气越重,身体越觉沉重,越不愿活动。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关于健脾祛湿,人们大多会想到“红豆薏仁水”,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试试下面的药食两用之品。
健脾化湿白扁豆
在健脾食材中,李时珍称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为“脾之谷”,能“止泄痢”“暖脾胃”。白扁豆能化湿降浊、调和脾胃,有补脾而不滋腻、化湿而不燥烈之特点,可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肠胃炎、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病症。它还可解毒,用于食物中毒。以下推荐几种食疗方。白扁豆山药粥材料:白扁豆30克、山药30克、大米00克做法:将白扁豆洗净,加适量水浸泡,山药切丁;之后将白扁豆及浸泡用的水进行大火煎煮,烧开后转小火,30分钟后,加入山药和大米;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粥熟。出锅前,可加适量冰糖调味。功效:补中益气。白扁豆粥材料:白扁豆30克、粳米60克做法:白扁豆、粳米洗净,一同下锅熬煮,至豆烂粥熟,每日可食用两次。功效:补益脾胃、和中止泻。需提醒大家,白扁豆要适量食用,上述食疗方也要结合自己的体质、身体状况辨证应用。白扁豆中含有凝集素,有一定的毒性,所以要煮熟、煮透后才可食用。因白扁豆嘌呤含量较高,所以痛风、高尿酸患者要少吃,疟疾人群也不宜食用。
利水消肿冬瓜皮
冬瓜皮是葫芦科冬瓜的外层干燥果皮,可利水消肿、清热解暑,用于夏季暑热导致的口渴、小便短赤、水肿。冬瓜粥材料:冬瓜00克、粳米00克做法:冬瓜洗净后,带皮切成小块,与粳米同放入锅内,用小火加水熬煮,至瓜烂米熟成粥。功效:消肿而不伤正气。需提醒大家,冬瓜皮性凉,脾胃有寒的人不适宜多吃。食用前,应咨询专业医师。此外,玉米须可以利水消肿、利湿退黄,也可疏利小便,祛除停滞的水液和湿气。同时,它还有一定的降血糖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可以在辨证基础上,将玉米须同玉米一起煎汤煮,代茶饮用。上述食疗方虽为饮食疗法,也应辨证,在医师指导下应用。虽然夏季,尤其是长夏季节,外界湿气重而影响人体健康,但因为个人体质不同,并非所有人都会因此而生“湿”。如果体内并无湿阻,反而还属于津液亏虚的体质,却跟风大量食用利水渗湿的食物和药物,则会加重体内气血津液和阴阳的失衡,导致身体的不适。因此,合理饮食以及合理养生,不跟风、不过度,才是正确的养生态度。中医调理,还可以看看这些:体内有湿气如何调理?冬吃萝卜夏吃姜,你吃对了吗?扁鹊唯一流传下来的方子,用它养好三伏!
气血这样补:清晨拍手,晚上泡脚!
参考文献:《夏季祛湿,从吃开始》薛玉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