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家中医大家健康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一年岁终为“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我们迎来了腊八节。“腊者,接也”,寓意着新旧交替、吉祥丰收。
腊八曾是古代的“年”
腊八源头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腊祭”。
这是一次盛大隆重的“岁终之祭”,以感恩万物百神的赐予,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西周时期,过年的日子改成冬至。到了汉朝,正月和冬至在历法中进行了分离,大年则确立在正月初一。
水獭捉鱼后在面前陈列一排,祭四方后才食用
腊八粥的前世今生
而腊八节的盛行,则是因佛教的传入和兴盛。在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可考究其文字记载:
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地寺院以谷物杂粮施粥敬佛,以求得到佛祖庇佑。因此,腊八粥也叫“佛粥”、“福德粥”。
这一传统延续至今,时至今日,仍会看到人们冒着严寒在寺庙排队领粥的壮观场景。
合聚万物的七宝五味
从古至今,人们对腊八粥中的食材种类皆众说纷纭。
民间流传最早是用赤小豆、红小豆来煮的,这一说法来源于“赤豆打鬼”的故事。
传说上古时期,有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人信奉鬼神,认为孩子身体不好、容易生病,是因为恶鬼作祟。而这些恶鬼最怕赤豆,因此家家户户会以赤小豆、红小豆煮粥,以祛疫迎祥。
几经演变,腊八粥中逐渐加入杂粮、豆类、坚果等不同种类繁多的食材,取名“七宝五味粥”。
清代亦有诗云——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顺时而度聚能量
可惜的是,如今的腊八节更像是一个单纯的喝粥节日。
仅仅随意拼凑聚合一些食物,煮上一锅粥喝下去而已。更多的人只知好吃,却不明其理。
王孟英说,粥是“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而腊八粥的饮食养生文化,主要是聚合五行、五气的能量,巩固先后天之本,为健康打好基础。
《黄帝内经》有云:“顺四时之度而民不有疾”。我们在“合聚万物”之时,更应考虑顺应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来进行调养。
寒冬闭藏宜养肾
《黄帝内经》有云:
冬三月,此曰闭藏,水冰坼地,无扰乎阳。
冬季是补肾的好时节。按五行之理,冬季与肾水相应。而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人体阳气根源于肾,而寒为阴邪,最易中伤人体肾阳。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气亏损就容易出现脱发白发、骨质疏松、腰膝酸软、脱发、失眠、肥胖、怕冷等问题。
冬季万物萧条,亦是闭藏精气的时节。此时人体阳气内藏、阴精固守,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
适当进补可以使营养转化成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食物界的黑能量
中医将五色与五脏相对应,黑色独入肾经,能够益肾强肾、延缓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民间素有“逢黑必补”的说法。
冬季可适量食用黑色食物。其中含有丰富的抗衰成分,如花青素、黑色素、维生素E、钙铁锌硒等,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抗衰老,防止记忆力减退,强壮骨骼牙齿。
黑
八
宝
杂
粮
粥
顺应冬令腊日,给大家分享一款黑八宝杂粮粥。
以黑米、血糯米为主料,搭配黑芝麻、黑藜麦、黑麦米、黑豆、黑小米、紫薯。
既有提升肾气、滋补抗衰的好处,亦是抓住冬补肾的尾巴,顺应天时养能量的表现。
黑八宝粥做法
1、将八宝米洗净,提前浸泡2个小时;
2、浸泡好的米放入锅中,大火煮沸,转小火熬煮至黏稠即可,熬煮过程中记得时常搅拌,防止粘锅。
↑“黑八宝粥”制作视频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