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了春风的轻抚与露华的浓烈,目睹了城中百花盛开又凋零,随着谷雨的来临,夏日的序曲已悄然响起,知了鸣叫,预示着夏日的热烈登场。然而,在这春夏交替之际,湿气逐渐加重,我们的身体也面临着挑战。此时,健脾祛湿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有何妙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寻赤小豆的养生奥秘。赤小豆,被誉为红小豆、赤豆或朱豆,是豆科一年生半缠绕草本植物的成熟种子。这种植物在全国各地均有广泛种植。其果实形态长圆形而稍扁,尺寸约为长58mm,直径35mm。外表呈现紫红色,光泽度不高,一侧有线形突起的种脐,偏向一端,颜色为白色,占据全长的约2/3,中间则凹陷成纵沟;而另一侧则有一条不明显的棱脊。赤小豆质地坚硬,不易破碎。它不仅可入药,还可食用,被广泛应用于行血补血、健脾祛湿及利水消肿的多种场合。中医理论中,赤小豆被视为一种味甘、酸、平的草药,它能够归入心和小肠经,具备利水消肿及解毒排脓的效用。这种草药常被用于治疗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臃肿疮毒以及肠痈腹痛等病症。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赤小豆能“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及肌胀满”。而《食疗本草》则指出,它“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
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揭示,赤小豆中蕴含丰富的有机化合物,诸如儿茶素、表儿茶素、槲皮素及鼠李糖苷等。这些成分不仅对治疗急性肾炎、肝硬化腹水、水痘、腮腺炎、炎性外痔和皮肤病等疾病表现出显著效果,还展现出抗氧化和雌激素样等多种有益作用。①《别录》记载,赤小豆能治疗寒热交作、热中消渴、泄痢不止、小便不利、下腹胀满以及呕吐逆气等病症。②《本草纲目》记载,赤小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解烦除满、健脾养胃的功效,能让人食欲大增。将赤小豆捣成粉末,与鸡子白混合,可以涂抹治疗各种热毒痈肿。煮赤小豆的汁液,可以清洗小儿黄烂疮,通常三度以内即可见效。此外,赤小豆还能收缩气机、驱风散寒、强健筋骨、润泽肌肉。长期食用有助于瘦身。它能散气去热,缓解关节烦热,让人心胸开阔。对于暴痢后气满无法进食者,煮食赤小豆一顿即可缓解症状。同时,赤小豆还能治疗产难、助产胞衣排出、通乳汁。与鲤鱼、蠡鱼、鲫鱼、黄雌鸡一同煮食,更能利水消肿。③《本经》记载,赤小豆能下水肿,排痈肿脓血。
相关配伍:①赤小豆可与猪苓、泽泻、茯苓皮等药材一同使用,以治疗水肿胀满和脚气浮肿等症状。②与黄麻、连翘、桑白皮等药材结合,赤小豆有助于应对湿热黄疸的轻症。③当面临疮疡肿毒的挑战时,赤小豆可与赤芍、连翘等药材一同入药,发挥其疗效。
使用过程中,需留意以下事项:赤小豆,这一营养丰富的食材,虽然对许多人有益,但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医药专家指出,由于人体质各异,因此并非每个人都能通过赤小豆来调养身体。例如,对于那些平时进食量较少、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或大便稀溏的小孩,赤小豆并不适宜。同样,成年人若体质虚弱且正在服用补益类中药,也应避免食用赤小豆,以免影响药效。此外,即便小儿体质适宜食用赤小豆,也应注意适量,以防消化不良。三豆西瓜翠鸭汤,一道营养丰富的汤品,虽好却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对于那些体质特殊或正在服用补益类中药的人群,需特别谨慎。在享用时,也应注意适量,以防过量食用导致消化不良。●所需材料:赤小豆、绿豆、白扁豆各50克,西瓜皮克,新会陈皮5克,水鸭只(约重克),适量盐。
●制作步骤:①将水鸭处理干净后,斩成大块,放入加有新会陈皮的沸水中,略微灼煮5~0分钟。随后捞出,冲净血沫,沥干水分备用。②西瓜皮需仔细刮净表皮及剩余的红瓤,之后洗净,切成大块状。③把处理好的鸭子、西瓜皮与清洗干净的红豆、绿豆、白扁豆一同放入锅中,加入3ml的清水。待武火煮沸后,转用文火慢熬2小时。最后,在饮用前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盐进行调味即可。
此汤不仅口感清淡,而且具有出色的健脾益气、开胃消食、清热解暑以及祛湿解毒等功效,非常适合在炎炎夏日里享用。赤小豆血糯米粥
在炎炎夏日,除了汤品,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些其他的美食。例如,赤小豆血糯米粥,不仅口感香甜,而且具有很好的滋补效果。制作时,只需将赤小豆和血糯米一同煮粥,再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即可。这款粥品既能满足你对甜食的喜爱,又能为你的身体提供所需的营养。
●所需材料:赤小豆00克,血糯米00克,适量冰糖。
●制作步骤:①将赤小豆和血糯米彻底清洗后,放入电饭锅中浸泡一整晚;②到了第二天,启动电饭锅,选择煮粥模式开始熬煮。当粥煮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冰糖进行调味,然后继续煮30分钟即可享用。
●功效:这款粥口感香甜且绵密,不仅能行血补血,还有助于增强体质。赤小豆与薏仁的联合,打造出一款独特的祛湿茶。这款茶不仅口感清新,更能有效帮助身体排出湿气,让你的身体更加健康。●所需材料:赤小豆5克,薏仁5克,芡实0克,茯苓5克。
●制作步骤:①首先,将薏仁放入锅中,用中火翻炒5至20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中和薏仁的凉性。②接着,把炒制好的薏仁与赤小豆、芡实、茯苓一同冲洗干净,再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然后转文火慢熬20分钟。③最后,熬煮完成后,即可倒出饮用。这款茶不仅可以当作日常饮品,还有助于祛湿、消肿以及健脾养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