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赤小豆的多样功效利水消肿,焕发你的新生活
TUhjnbcbe - 2025/3/11 16:24:00

现代人面临诸多精神压力,心气虚、饮食不节制以及缺乏运动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脾虚湿盛的情况普遍存在。许多人尝试在网上推荐的薏米红豆汤来祛湿,但往往效果不佳。这背后的原因,并非薏米红豆汤无效,而是对“红豆”的选择有误。中医中的“红豆”,特指细长的赤小豆,其具有利水作用,而市面上常见的胖胖的红豆并不具备此功能。赤小豆,这种细长形的豆子,与常见的红豆有所不同。它的一侧有着突出的肚脐,位于三分之二的位置,而另一侧则有仁脐,质地坚硬且含水份极少,颜色相较于红豆更为暗红。即便经过长时间的煮沸,红豆会变得柔软,但赤小豆却依旧保持硬挺,难以煮烂。与其他豆类相似,赤小豆也生长在晚春并早秋收割。然而,它独特的生长周期是在五月仲夏播种,秋冬时节收获,这一过程仿佛是天地之火炼就的。正因如此,赤小豆拥有了独特的性质,能够抵御并吸走水湿。当与薏米仁搭配时,这种利水消肿的效果更为显著,因为薏米仁本身得水气而生,能够荡涤水湿。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赤小豆在我国的运用历史源远流长,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中品,书中详细记载了其两大功效:一是利水消肿,能够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水分,从而消除水肿症状;二是解毒排脓,能够有效排出体表痈肿、脓血。不仅如此,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还率先将赤小豆与方药相结合,用于治疗多种病症,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于治疗“身必发黄”,赤小豆当归散用于治疗“狐惑”蚀于肛者,以及瓜蒂散用于宣利胸中痰湿浊邪。此外,《药性论》、《食疗本草》、《本草纲目》等后世医籍也均有对赤小豆功能的详细记载。在古代,赤小豆被赋予了神话般的色彩。例如,七月初七这一天,人们相信吃赤小豆可以免受瘟疫的侵袭。古籍中还记载,上古时期的共工氏有个不孝顺的儿子,死后化为厉鬼,时常出来祸害人间。然而,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赤小豆。因此,民间流传着用赤小豆来驱鬼的风俗,至今在日本、朝鲜等国家依然可以见到类似的习俗。此外,赤小豆在医学上也有着显著的疗效。据说,宋仁宗在还是太子的时候,曾患上了严重的腮腺炎,脸部肿胀得厉害,御医的治疗均不见效。此时,一位叫赞宁的道士被请来治疗。他拿出赤小豆,将其捣成粉末后,调配成膏药贴在宋仁宗的腮上,结果很快就消除了肿胀。

从赤小豆的物性来看,其色泽红润,与心和小肠相通,能够排除体内的脓液和肿胀。然而,要想充分发挥其疗效,需要将其水泡发芽后再微微晒干使用。因为泡发后的赤小豆具有更强的生发之力,这样就能更好地消除血郁、排出心肺脓肿。

赤小豆的清心火功效

李时珍将赤小豆誉为“心之谷”,这与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密不可分。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红色食材往往与心经相关联,而赤小豆正是这样一种能够入心和小肠两条经的食材。其鲜艳的红色有助于将心经之火通过小肠与尿液一同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清心火的作用。

赤小豆的通乳功效

赤小豆不仅具有清心火的药用价值,还是产妇的通乳良药。在古代医籍《妇人大全良方》中,著名医家陈自明记载了自己妻子产后无乳的困境。面对产后乳脉不通已达七十日的难题,尽管陈自明身为妇科权威,却束手无策,尝试多种药物均不见效,孩子因此变得瘦弱痛苦。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送来了赤小豆。陈自明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煮了赤小豆汤给妻子服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夜妻子便感觉乳脉畅通,成功解决了通乳难题。然而,赤小豆的通乳功效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对于那些因气血不足而缺乏乳汁的产妇来说,赤小豆的效果并不显著。它主要针对的是气血充足但因血脉不畅导致乳汁无法正常分泌的妇女。这类情况下,赤小豆能发挥其通乳作用。此外,赤小豆在减肥瘦身方面也显示出显著效果。通过食疗方法,如将60克赤小豆与土鸡一同浸泡半天后炖煮,喝汤即可达到减肥目的。同时,这一食疗方还能治疗脚气病引发的水肿和急性肾炎水肿等病症。由于鸡具有升发之性,结合赤小豆的利水消肿功效,能够有效地将体内多余水分排出。

赤小豆鲤鱼汤

朱良春先生擅长运用赤小豆鲤鱼汤来治疗肾炎及肝腹水等病症,这一疗法源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可谓经典。这一药方最初用于治疗水肿,后被拓展至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在肝硬化晚期,腹水问题常会出现,此时服用赤小豆鲤鱼汤往往能取得显著效果。

制作赤小豆鲤鱼汤的方法并不复杂。首先准备一条大鲤鱼,并放入克赤小豆,一同加水炖煮。若为日常调理,只需00克赤小豆配一条鲤鱼,直至水肿消退即可享用。对于怀孕期间出现水肿的患者,药物治疗需谨慎,而赤小豆鲤鱼汤这一食疗方法则显得尤为适宜。但需留意,此汤宜在早晨服用,借助日出时身体的阳气升腾,能有效祛除体内水湿。此外,若无病症,则不宜长期服用赤小豆鲤鱼汤,因其利水功效属于攻邪之法,需谨慎使用,以免损伤人体正气。

1
查看完整版本: 赤小豆的多样功效利水消肿,焕发你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