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立秋之后,要开始润肺清肠了
TUhjnbcbe - 2023/1/1 1:11:00

立秋之后,正值末伏,因此来自夏季的高温也将继续保持一段时间,但好在此时的暑气正在缓步地消散。

可此时暑气虽然有了消散的势头,但却并不意味着暑气的瓦解,且在立秋之后,因为凉热对冲的关系,彼时自然便会迎来一个小型但多湿的雨季,因此在暑气、湿气和金秋的燥气的三方作用下,此时我们养生便得既要润肺,又得清肠了。

立秋三候:此时忌宜需注意

立秋首候:凉风至

今年的立秋首候时间在农历七月初十至十四之间,换算成公历则为8月7号~11号的时候。之所以立秋首候名为凉风至,是因为在立秋后的五天,也就是凉风至这一候内,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盛行带有寒意的北风,而这些北风的到来也就意味着温暖的南风将要受到其相当的压制;是故民间有谚道:“立秋一日,水冷三分。”

凉风至忌宜详解:

凉风至首忌:忌食五物,原文:孙真人曰“勿食雁,伤人。勿多食菱肉,动气。勿食生蜜、猪肺、新姜,令人暴下、霍乱。”

凉风至次忌:忌食莼菜,原文:《白云忌》曰:“七月勿食莼,上有虫,害人。勿食韭,损目。”

凉风至首宜:宜食赤豆,原文:《修真指要》曰:“立秋日,宜用水煎赤小豆,一秋可免燥气。”

凉风至次宜:枸杞煎汤,原文:《云笈七签》曰:“十一日,取枸杞煎汤,令人免病。”

立秋次候:白露降

今年的立秋次候时间在农历七月十五至十九之间,换算成公历则为8月12号~16号的时候。等到凉风至过去以后,虽然此时的气候仍在秋老虎的作用下依旧炎热,但是早晚间的温度却也会因为多风多寒的缘故而降下不少。

而每当白露降到来之际,自然中的早晚温差比也会日渐加大,因此温差一大,夜间的湿气便很容易接近地面,所以晨间出现白雾、白露的现象也会趋于增加。这种现象尤其是近海、近水区域出现得更为明显。

白露降首忌:少食瓜类,原文:《法天生意》:“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

白露降次忌:多欲多求,原文:《杨公忌》:“十五日为中元,二日戒夫妇人房。”

白露降首宜:宜食稍凉,原文:《千金月令》曰:“暑气将伏,宜食稍凉,以为调摄。”

白露降次宜:晾晒衣物,原文:《云笈七签》曰:“七日曝皮裘,可以避蛀。”

立秋尾候:寒蝉鸣

今年的立秋尾候时间在农历七月二十至廿五之间,换算成公历则为8月17号~22号的时候。寒蝉,又称寒蜩;相比较起夏蝉,寒蝉的体型不仅更小,而且声音也更加尖细;而每逢寒蝉鸣叫之时,也就意味着凉秋将至,气温即将逐渐转凉。

寒蝉鸣首忌:忌食水面,原文:《月令》云:“立秋勿食煮饼及水溲,勿多食猪肉,损人神气。”

寒蝉鸣次忌:忌食野味,原文:《千金方》曰:“勿食鹿獐,动气。勿食茱萸,伤神气。”

寒蝉鸣首宜:适宜沐浴,原文:《云笈七签》曰:“二十三日沐,;令发不白。二十五日沐,令人寿长。”

寒蝉鸣次宜:适宜拔白,原文:《法天生意》曰:“是月二十三日、二十八日拔白,永不再生。”

立秋想养好,谨记先“润”再“清”

立秋之后,正值三伏之尾。彼时长夏方终,湿气与暑气正与日俱下,即便此时炎热的状态依旧要持续一段时间,但天地肃降的倾向已然是势不可挡了,因此虽然立秋雨况颇多,但是比起夏季来讲,不仅雨量较少,而且雨水所产生的湿度也不会过稠。故而此时调养,需利用好秋金阳降收敛之势,首先重在除热,其次则重在化湿和清润。

首先:肺热要除,滋润要饱

《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简单来说,秋天如果想要除热润肺,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收”字诀,简单点说就是先学会收心与收神。因此此时调养,首先要学会把自己的心念控制起来,不能使其随意发散在外。

接着在具体调养原则上,古人认为秋季五行属金,因此对应五脏之肺,所以秋季调养,需以肺为本,进而滋阴润肺,以防秋燥侵袭。所以秋时睡前醒后,最好桌边常备一杯可润肺清肠的蜂蜜水。

立秋养肺小动作:

关乎如何利用好小动作来润肺,《灵剑子》导引法便说:“以两手抱头项,宛转回旋俯仰,去胁、肋、胸、肺间风气。以两手相叉,头上过去,左右伸曳之十遍,去关节风气,养肺脏气息。”

别看古文复杂,其实这个动作非常简单,第一步只需要双手抬升,然后交叉抱住后脑及后脖之处,然后双手随头一并来回旋转即可,至于做几组《灵剑子》并未提及,所以这里建议大家最好转上十次左右即可。

其次第二部,则是抬起双手,使双手位于头顶之上,而后两手相叉,接着随着上半身左右晃动拉伸十遍即可。

肺脏还需佳品润:

无论是五行也好,《黄帝内经》所言的:“白色,入通于肺。”也罢,古人都基本认为白色为肺脏之色,因那些色白的食物,对于肺脏的补益之效是最为适宜的。因此逢秋之际,最好多吃如梨子,百合,银耳,莲藕,山药这样的白色美食。

另外如果大家对于白色系的美食过于陌生,或者不善料理,那么下面就分享一道主清肺生津且滋味甘美的小吊梨汤给大家:

材料准备:雪花大梨一枚、银耳30克、枸杞话梅适量。

第一步:先将银耳泡发一小时后撕开备用,而后再将雪梨削去梨皮,切块备用。

第二步:往锅内注入为食材两倍清水,接着放入梨皮、话梅、冰糖小炖一会儿。

第三步:之后再放入梨肉与银耳,先以大火烧开,而后转小火慢炖二十分钟。

第四步:最后再撒入枸杞炖煮五分钟,即可享用。

当然如果觉得炖煮麻烦,咱们也可以试试这种现成的小糕点——白合糕,配料有山药、薏米、藕粉、百合、银耳、桂花、胖大海、枇杷、雪梨、薄荷、麦芽糖等等。

看配料就知道是清火的,而且里面的山药、薏米、藕粉、百合、银耳、雪梨都是白色的食物,经过科学配比,全面清肺邪、养肺阴!

首先就是3种清肺的食材,清理肺部淤积的肺毒。

梨子清肺降火,润五脏之阴,《本草纲目》中曾记载梨子:“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这款糕点中的梨子选用砀山酥梨,果肉细腻、甜脆无渣,清肺热、带走肺中多余油脂与垃圾。枇杷能润五脏,滋养心肺,对于肺部的养护非常好,尤其是很多男士压力大,经常抽烟喝酒,经常吃点枇杷是非常不错的。

银耳这种菌中之冠,从古代就被皇家当成养生的佳品,更有外行吃燕窝,内行吃银耳之说。银耳能清肺热、养肺阴,还有滋阴益气的效果,梨子,银耳和枇杷这三种,主要是清理肺部的瘀堵,让肺更干净。

清完之后我们的重点就可以放到养肺润肺方面了,里面的山药、百合、薏米、桂花等食材有养肺润肺,强肺气的效果。

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有润滑、滋润作用,故可益肺气、养肺阴。薏米归脾胃肺经,有健脾补肺之功。“脾为肺母”,山药和薏米双管齐下健脾养肺,脾胃健康,肺部自然干净强健。桂花性温祛寒,枸杞滋阴润肺,配上百合和胖大海,肺里的火热都能被清理出去。

白合糕外表莹黄细腻,十分软糯,捏上去Q弹劲道!经过九蒸九晒,精细研磨后,各种食物相互之间融合得更好,而且还添加了麦芽糖和维生素C,没有白糖哦,好吃不怕胖!

采用低温烘焙的先进制作工艺,锁住食材中的营养不流失,而且制作出来的糕点口感不干不硬,老年人也能嚼得动,吃起来有淡淡桂花的清香,淡淡的清甜,里面含有薄荷,后味十分爽口清凉哦!

每一颗都是独立小包装,吃起来很方便,当下午茶吃,既能解馋,又能呵护我们的肺部健康。

其次:湿气得化,肠要清好

最后关于秋季的清肠养胃之法,自然莫过于从食物出发,正所谓“肠欲清,必多赖于食。”,而在秋季众多适宜的“白食”之中,以山药、莲子、芡实和白扁豆的清肠食效最为优秀。

首先关于山药,它乃《神农本草经》所钦定的上品药食,故而其不仅能滋养我们的脾胃,同时还能帮助身体补气、养阴,且因为其食性不寒不燥,能在补的同时不至于凝滞于身,故而也被古人称之为“君子菜”

关于古人如何吃山药,那法子可多了,下面就分享一个古法山药糕,这古法山药糕主要拿是山药、莲子、芡实、薏米、糯米做成的,另外还加入了红糖、红枣以滋养血气,而且这糕还能在填饱肚子的同时养好脾胃的状态。

做法:将芡实、莲子、薏米、风干山药碾碎成粉,然后加入糙米和糯米一起用破壁机打成粉,最后加入大枣混合打成粉。接着将大枣蒸熟混合在一起即可。

之后红糖用热水冲泡,分批次加入粉中,搅拌均匀,揉成面团。用模具压出花型,之后上锅开始蒸,半小时即可。这样一道带着淡淡甜味的山药糯米芡实糕就做好了。

也可以尝尝看这款现成的八珍糕,配料更丰富,而且山药用的是正宗的温县垆土铁棍山药。

为的就是这一口营养,且这道健脾八珍糕,口味软糯清甜。既可以是午后的小甜品,又能够滋补身体;主要材料仅为山药与扁豆豆沙,且糖油可控,不仅滋味清甜,入口性佳,而且还做到了“以甘滋脾”的食效。

其中芡实:健脾祛湿,能把体内的水湿排出去,帮助脾胃。

莲子:补益脾胃,祛湿的同时能养心安神。

白扁豆:被称为脾之谷,不仅能祛湿,还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

山药:健脾补气,对肺也不错。所以湿气重如果能调理肺,也可以快速把湿化掉。

茯苓和薏米一定要有,它们一升一降,会让体内的气运作起来

山楂:健胃,有了它,哪怕有积食也不怕,还能行气化瘀。

每天吃点,香甜软糯很方便!选用8种食材,再配以山楂、糯米,用麦芽糖、亚麻籽油进行口感调和而成,口感加分!

最后在食用油方面,采用的也是亚麻籽油,这种食用油不仅更加健康,而且也不会给身体造成过多的消化负担,口感也更细腻,吃着清甜不腻口。

1
查看完整版本: 立秋之后,要开始润肺清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