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要入伏了!
雷雨+闷热来临
你,准备好了吗?
今天午后,梅雨带再度影响上海,夜间起降水明显。今天夜间到周六,预计本市为阴有阵雨或雷雨的天气,由于梅雨带上不断有降水云团东移,本市降水时间较长,累积雨量较大,有可能出现入梅以来第六场大雨(暴雨)。周日和下周一,梅雨带南压,上海雨水减弱。下周二至下周三,梅雨带再北抬,上海又将有一次明显降雨天气过程。之后,随着副热带高压逐渐北抬,天气格局发生变化,多午后阵雨或雷雨,气温明显升高。届时会否出梅有待观望。
年三伏天时间表
(共40天)
初伏:10天(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20天(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10天(8月11日~8月20日)
在最热、最不舒服的三伏天,
一些疾病也伺机而发…
三伏天5大问题很危险
01
心脑血管病
每年最热的7~8月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受夏季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高以及高温心烦等影响,夏季心脑血管病一旦发作,就多是心梗、脑卒中等急症,更需警惕。
02
热射病
三伏天温度过高,太阳暴晒,很容易引发中暑,热射症属于重症中暑的一种,会使人出现昏迷、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03
腹泻
三伏天温度过高,食物容易腐烂变质、细菌活跃,很容易出现腹泻。
对老人而言,夏季腹泻不是小病,尤其是本身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腹泻时人体处于脱水状态,血黏度增高,很容易促使血栓形成,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塞等。
04
胃肠病
三伏天因为天气炎热,冷饮成为很多人的“救星”,恰恰夏日里最受欢迎的冷饮是胃肠道疾病主要诱因,大量进食冷饮后,胃肠道血管因冷刺激而急剧收缩,血流量减少,造成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出现腹痛等。
05
血糖波动
很多糖友发现,天气越热,血糖会比原来低。这是因为炎热夏季能量消耗较大,而热量的消耗主要来自于体内的血糖。糖尿病的最大危害就是血糖忽高忽低,血糖波动最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
三伏7条饮食养生法
一杯茶:补点钾
持续高温时,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缺钾,倦怠无力,精力和体力下降,耐热能力降低,因此,膳食中适量补钾很重要。茶叶中富含钾,喝茶不仅能解渴,还能帮助消除疲劳。
一碗绿豆汤:消暑
要说伏天解暑汤,当然不能落下绿豆糖水了。绿色的皮能消暑,煮一锅水,时间不要长,煮个八分钟到十分钟就关火,加点冰糖,消暑效果最好了。
一壶玉米须水:降三高
玉米须水除了清热解毒、利尿祛湿之外,还有助降血压、血脂、血糖等,尤其适合三高人群。煮玉米时连须洗净一起煮,煮到玉米熟,剩下的水就可以喝了。
一碗扁豆粥:健脾胃
天热造成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用一点白扁豆煮粥吃,既丰富主食的内容,又能消暑健脾胃。
制作方法:白扁豆和薏米各50克,用水浸泡2~4小时,然后和50克绿豆混合,放入砂锅,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小时,薏米和扁豆煮软烂,可放点糖或蜂蜜。
一份葱蒜菜:杀菌
吃些杀菌蔬菜或多或少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这主要是指葱蒜类,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这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生吃比熟吃的杀菌作用更强。
一碗三豆汤:补营养
民间有说法,“夏季吃豆胜过吃肉”,有一定道理。
夏天很多地方有暑湿,胃口不好,而大多数豆类都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
此时来碗三豆汤(赤小豆、绿豆和黑豆)最好不过了。先将豆子泡几个小时,然后用小火慢熬至三种豆煮烂,就做好了。
一杯豆蔻水:祛暑湿
三伏天温度高、湿气重,解暑祛湿不可少。
买点豆蔻煮水喝,发散郁热、祛湿的作用不错。将整粒豆蔻和冰糖一起熬汁,非常清香,口感甘甜,是一款清凉解暑,又不损伤脾胃的好饮品(血糖高的少放糖哦)。
猜你喜欢
来源
健康时报
编辑
长宁区融媒体中心徐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