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为后天之本”,可现代人,脾胃弱的问题太普遍了,而许多身体问题,也正是从脾胃弱开始的。脾胃一弱,身体各方面都受影响,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脾胃是怎样变弱的?
脾胃好好的,怎么就变弱了呢?主要有几个原因。
1、先天弱家长们总说,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很多人没搞懂,这个“起跑线”在哪里。不是孩子出生后的喂养,也不是孩子上学后的教育,而是在娘胎里,甚至在胚胎还未形成时,父亲、母亲的身体状况,就已经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
我经常劝我的顾客,别着急怀孕,更别为了生孩子而生孩子,花一年半载或三五个月调理一下身体,孕期可以少不少麻烦,而且胎儿发育得好,孩子出生后体质好,那养起来不也省事嘛。古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但孩子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事,孩子的先天体质,跟父母双方都有关系,母亲一个人备孕是不够的,父亲也要积极地调理好自己的身体。
2、饮食不节饮食不节,包括了饮食不讲究、无规律、没有节制。这是大多数人的通病,年轻人更甚。
脾胃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运化食物。吃什么、怎么吃,对脾胃的影响很大。
生冷刺激的食物,对脾胃是直接的伤害;而肥甘厚味,一次两次可能没什么大碍,但日积月累,饮食生湿,痰湿困脾,脾胃便越来越弱。
还有人用节食这种极端的方式减肥,能减几斤还不好说,但脾胃基本上都被“饿”坏了。
要知道,伤脾胃容易,一顿自助餐就够;但养脾胃可难,一年半载、三年五载都未可知。
3、情志不调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很大,但又很隐蔽,所以,很容易被大家忽视。
从中医上讲,肝主情志,情绪波动会导致肝气郁结,而肝和脾就像一对邻居,我不好过也不会让你好过,脾会被肝的坏情绪波及,这就是中医上讲的“肝气犯脾”。
如果发现自己的脾胃问题,跟情绪变化的关系很密切,那就不要光调脾了,重点要调肝。
除了以上3个主要原因,环境、作息,甚至衣着都可能对脾胃产生影响。比如经常熬夜、总穿露脐装等,都会使脾胃变弱。
脾胃变弱往往不是单一原因引起的,改善脾胃,要综合考虑,全方位入手,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脾胃弱该如何改善?
根据脾胃变弱的原因,反其道而行之,就能保护和改善脾胃功能了。先天条件是无法更改的,只能靠后天的努力。所以,父母体质太差,遗传给孩子,孩子一出生就已经输了。
1、合理饮食很多人对饮食健康有误区,总喜欢对食物进行划分和对比,这个比那个有营养,那个比这个好。
饮食最基本的作用是填饱肚子,然后,是希望食物能给我们带来健康。
不以人为前提而对食物进行的讨论,都没有太大的意义。食物的营养和作用是客观存在的,而人是多变的,只有选择适合自己身体需要的才是好的,才是健康的;对别人再好的东西,如果不适合你,那也是垃圾。
比如,总有人认为,牛奶有营养,每天必不可少。然而,有些人的体质无法接受牛奶,喝牛奶不但得不到想要的营养,反而会损伤肠道,结果,不光是牛奶的营养吸收不了,就连其他食物的营养也很难吸收。“为了一棵树,放弃整个森林”的做法太傻,甚至,到最后可能连那棵树都得不到。
调理脾胃也好,改善健康也罢,不要看别人吃什么好,也不要看哪个食物有营养,先想想自己的身体需要什么。
2、调节情绪我不喜欢用“控制”这个词,控制情绪可能会导致有情绪也不敢发泄,这样的结果反而更糟。有些被大家称为“老好人”的人,几乎没人见他发过脾气,但却常常“好人不长命”,这样的“老好人”,很多都是为了“讨好”别人,而“委屈”自己,不是真的没有脾气,而是控制自己不发脾气。成全了别人,牺牲了自己。
调节情绪,最高境界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境界有点难,但努力向它靠拢,让自己的情绪波动点提高,不要总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大动肝火。
我学中医之后的收获之一,就是情绪波动点提高了,别人会生气的事,我觉得不值一提;别人过不去的坎,我轻轻一迈就过去了。
3、艾灸艾灸不是万能的,但对付脾胃的问题,艾灸特别管用。
艾灸要说简单也很简单,一根艾条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熏灼即可。但要灸好了也不容易,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对艾灸感兴趣的人,可以花点时间好好学习,它能带来的好处颇多,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调理脾胃的饮食
改善脾胃弱的问题,要从两方面入手,清理和补充,先清理后补充,或边清理边补充。
1、清理
脾胃弱,运化能力差,必定会产生更多的痰湿。而湿气最伤脾,湿气不除,脾胃就像被束缚一样,没法好好的开展工作。所以,脾虚的人,不祛湿,健脾的效果也不大。
荷叶茶材料:荷叶6g,山楂9g,陈皮5g。
做法:将上述三种材料放入养生壶中,用清水涮洗一遍,加水约ml,选择“花茶”键即可。
荷叶性凉,加上性温的山楂和陈皮,性质更平和。胃寒的人可以加2-3片生姜。
荷叶茶的味道清爽,但不香甜,有些人一开始时不太习惯,可以少加点水,煮浓一点,像喝药一样,一口气喝完,慢慢习惯后就好了。
不建议加糖调味,因为糖是生湿的,喝荷叶茶的本意就是为了除湿的。
三伏羹如果觉得荷叶茶的味道不好,可以试试三伏羹。
材料:赤小豆50g,茯苓40g,大枣5-6个。
做法:赤小豆和茯苓提前浸泡2小时以上,放入豆浆机或破壁机中。大枣洗净、去核、撕碎,也放入豆浆中。按水位线加水,选择“豆浆”键即可。
茯苓是解决脾胃问题的重要一员,但它的质地坚硬粗糙,味道寡淡,很不好吃。用豆浆机或破壁机来处理,口感变得细腻很多。而且搭配赤小豆和大枣,味道也变得香甜,大人小孩都能喝。
2、补充
有的人觉得自己湿气重,常年喝很多祛湿茶,可湿气还是越来越重。祛湿茶清理掉的不只是身体的湿气,清理过程中也会削弱脾胃的阳气。脾胃越弱,生出的湿气越多,一边祛湿,一边生湿,这湿气怎么清理得完叫经。
所以,湿气重的人,不能只祛湿,一定要结合健运脾胃,脾胃强,祛湿速度加快,湿气的来源也减少了。
六君子茶材料:*参、白术、茯苓各9g,炙甘草6g,陈皮3g,法半夏4.5g,生姜3片,大枣1枚。
做法:将*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法半夏装入茶袋中,用水清洗一下,放入养生壶。大枣洗净、撕开,和姜片一起放入养生壶。加水-ml,选择“花茶”键即可。
明显气虚的人,可将*参换成人参,人参补气力度更强,而*参性质温和,更适合日常保健。
炙甘草和大枣都是甜的,六君子茶也会有甘甜的味道。如果觉得茶水味道不好,可以像荷叶茶一样,少加些水,选择“药膳”键,将茶水煮得浓一些,分成两份,像喝药一样把它喝了。
麦芽太子参煲鸭肫嫌六君子茶不好喝,那就再来一款好喝的。
材料:麦芽15g,太子参30g,鸭肫2个,瘦肉g。
做法:1、鸭肫清理干净,焯水,切片;瘦肉切厚片。将鸭肫和瘦肉放入砂锅。
2、麦芽、太子参装入纱布袋中,清洗,放入砂锅。
3、砂锅中加入适量水,加1勺料酒、3片生姜,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炖1个小时,关火前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
鸭肫即鸭的胃,用鸡肫代替也可以。如果积食严重,将鸡肫内部那层黄色的“皮”也一起炖汤,这层“皮”是一味消积的中药,叫“鸡内金”,很多小孩都吃过。
结语
脾胃弱,先别急着找东西吃,先反省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脾胃弱,再反其道而行之,纠正损伤脾胃的行为。
脾胃弱的人,必定生湿;湿气重的人,必定伤脾。所以,调理脾胃,要清理和补充结合起来,才会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