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为后天之本”,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脾气虚了就不能将一日三餐的饮食转化为能量,人体就没有了能量来源,完了其他脏腑也会跟着虚,最后整个身体的正气都会不足。
人的气虚了,身体各器官机能也会减弱,整个人看起来没有精神,稍微动一下就会满头大汗;没有了气的支撑,脏器也会下垂,有的人会胃下垂、脱肛,还有的女同胞会子宫下垂,这时候可以服用补中益气丸来调理。
气虚还会导致人体内的湿气加重,再发展就会演变成痰湿体质。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都知道,“脾主运化”,这里的运化指的是“运“和”化”两个功能,化是转化,运就是运输。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喝的水需要经过脾的转化功能转化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水液,然后输布到全身各个脏腑、器官、组织、皮毛。
如果脾虚了,脾气不足,脾就会运化无力。不能很好地完成“化”和“运”的功能,水液就会在体内停聚,形成病理性的“水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湿气”,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痰湿体质。
现在的人,对于“祛湿”一点都不陌生。我可以直接告诉你,现在基本上绝大多数人体内都有湿或者脾虚的问题。
不信你对着镜子或打开手机的摄像功能,伸出舌头看一下,自己的舌头是不是胖胖的水嫩水嫩地跟在水里泡过似的,再看看舌头的边缘甚至都被牙齿压出了齿痕;再看看舌面,整个舌面上铺满了白色或发黄的舌苔,可能是薄薄的,也可能是厚厚的,粘粘的。
再看看自己是不是头发油油的就像打了发蜡一样;脸上和额头上满面油光,怎么擦也擦不净,擦了一会儿又冒出来,特别爱出汗,出得汗摸上去也是黏黏的;经常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昏昏欲睡,没有精神,有没有胃口不佳,消化不好,大便溏薄或黏腻容易粘马桶等等。
如果你有上述三种或以上的情况,说明你体内湿气比较重,这时候就需要祛湿了。
说到祛湿,相信每个人都能说出好几种祛湿的方法,比如说艾灸、刮痧、艾叶泡脚,以及各种各样的养生茶、养生粥。
在众多祛湿妙招里面出镜率最高的要属红豆、薏米这对组合了,红豆、薏米一起煮水当茶饮,也可以跟大米一起熬粥喝。
可是很多人在吃了一段时间红豆、薏米之后并没有起到祛湿的效果,身体反而更遭,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红豆、薏米不能祛湿?
其实,红豆薏米祛湿不假,但是用起来也是就讲究的,如果用得不对,不但达不到祛湿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首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很多人把红豆搞错了,这里说的红豆是中药里的赤小豆,并不是生活中我们所用的红豆,赤小豆有利水祛湿的功效,而红豆是理气活血的。
从外形上红豆比较圆,而赤小豆比较细长,大家一定要分辨清楚了!
另一个问题出现在薏米身上。
薏米在中药里叫做薏苡仁,它的祛湿效果仅次于茯苓,可以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吃了薏米会没有效果呢?那是因为,薏米要用炒薏米,不能用生薏米。生薏米性味偏寒凉,脾胃最怕冷了,本来脾胃功能就差,没有力气干活了,你又给它浇了一盆冷水,寒性凝滞,阻滞了脾胃的气机,纯粹是火上浇油,最后脾胃越来越差,不但起不到祛湿的效果,湿气反而越来越严重。
所以在用薏米祛湿的时候一定要炒一下,去掉薏米的寒性,不但不会损伤脾胃,也能很好地发挥出薏米健脾祛湿的功效。
作为食疗祛湿的小方子,红豆薏米在使用得当的情况下,祛湿效果还是不错的。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分享,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