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它,能让六七十年代的人,回忆儿时的味道。
它,能让身在异乡的你,思念家乡的亲人。
她叫王嘉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80后,黑龙江海伦市人,地地道道的东北人,熟悉的人都亲切的叫她小萍。自年和爱人李长亮结婚以后,就和爱人来到了通化这座陌生的城市。
起初和爱人来到通化,是因为爱人的亲戚在通化做生意。夫妻俩在亲戚那里帮忙,这一待就是十年。如今,他们在通化安了家,小萍和爱人已为人父母,有一双可爱的儿女。想日子过得更安稳些,为了方便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便经营起了一个小客栈。
小萍性格开朗,乐观向上。虽然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是对他们来说是幸福的。很多人常说80后不能吃苦,遇事、想事不懂得三思而后行。小萍却推翻了人们的这个观点,证明了80后是可以吃苦,可以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天的。
冬季,客栈属于一年之中的淡季,如果是别人,可能早就选择去“猫冬”了。但闲不住的小萍,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轻易放弃。身为黑龙江人的她,想到自己还有一门包豆包的“手艺”,于是,她又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
粘豆包是东北人非常喜欢吃的一种粘食,用黄米面和小豆馅自制而成。制作粘豆包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对于食材成分的掌握是最为重要的,面多或面少,醒面的时间,还有配比都是决定粘豆包能否做好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虽然包豆包不用在冰天雪地里挨冻,但是起早贪黑是避免不了的。黑龙江的粘豆包和通化本地的粘豆包还是有些不同,要想做好粘豆包必须要提前一天把食材都准备好,面要提前一天发,最少要发12小时。为了让口感不发生改变,为了让顾客能吃到最地道的豆包,必须要纯手工,并且用最老式的方法进行着每一步骤。
早晨八点多,小萍和爱人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包豆包工作。脸上的笑容足以看出他们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心。生活中的种种不顺,经历的多了,只会让这个80后的女人越挫越勇。也许很多常人认为过不去的坎,在她看来也只是所谓的琐碎小事。小萍和爱人为人诚恳、朴实,邻里邻居对他们的评价很高,勤快的小两口,非常能干,每天从早忙到晚,一刻不得闲。
勤快的小萍,总能想到各种赚钱的机会。利用自己店铺的优势,靠近市场附近,每个季节,每个节日,她都会进相应的东西去卖。懂得随机应变,有商业头脑的她,利用现在网络的发达,做起了网络销售,通过
除了豆包,小萍还会做点年糕、驴打滚之类的小吃来卖。认真地她,做起什么来,都会让人觉得是那样的专业。蒸豆包的炉灶、笼屉、这些设备看起来就像是那么回事儿。“酒香不怕巷子深”无论在哪里,都会被发觉。热气腾腾的豆包出锅了,很多人是专门奔着这刚出锅的豆包来的。
小萍的爱人李长亮,曾经在外打工,开大车,跑长途。常年在外,彼此为了安全而担心,李长亮决定回到妻子身边共同打拼。不管生活多么辛苦,每天多么忙碌,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孩子,为了照顾孩子,给孩子更好的生活。
哪个男人不想给自己的女人最优越的生活,可是生活就是这样,不能改变生活环境,只能去改变自己。做出改变的同时,就意味着原计划的生活方式也必须随之改变,但只要向着理想的方向前行,你的终点是对的,哪怕过程苦点、累点,也意味着结果会是好的。
一双儿女是让王嘉萍和李长亮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双方父母都年岁已大,两个孩子是他们亲自带大的,只要孩子能健康、平安快乐的成长,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他们的每句话,每个决定,对未来的每一个规划,都离不开孩子,他们的所有精力都在孩子身上,这就是父爱母爱的伟大。
Copyright?-TTV.AllRightsReserved.
支持我们栏目发展请赞赏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