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不成形,溏稀或便秘;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
舌头边缘有锯齿状;口干、口苦、口臭;
睡觉流口水,打呼噜;
头发油腻,脱发;
脸上长斑,起痘,满脸油光;
眼袋下垂,胸口闷,头晕没精神,容易疲劳;
……
有这些症状,可以判定体内湿气重。
10月13日,全国第六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梧州市第一位荣获国家级中医药专家称号的医生、医院副院长文黛薇做客《健康梧州》知识讲座,教大家如何辨识体质、正确袪湿,吸引了百多名市民前来聆听。
国家名中医文黛薇精彩开讲。(黄宇杰/摄)
台下市民听得专致入神。(黄宇杰/摄)
讲课中,文黛薇深入浅出地阐述湿气存在的原因,哪些人群最容易惹湿,如何辨识是否脾虚、痰湿体质。医护人员不仅教大家做运动袪湿操八段锦,还邀请5位市民上台现学现用,现场气氛热烈。针对日常养生中大家容易犯的一些错误做法,文黛薇也给予了纠正,如红豆薏米粥,大家习惯用红豆,事实上,真正有祛湿消肿作用的不是红豆而是赤小豆,让参加讲座的市民受益匪浅。
市民上台学做八段锦。(张春燕/摄)
大家争先恐后参加互动。(黄宇杰/摄)
抓住难得的机会,市民纷纷向文黛薇咨询。(黄宇杰/摄)
医医院自制剂产品。(张春燕/摄)
干货
关于袪湿的那些事儿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体内湿气重?
文黛薇:一是起床时看感觉,二是如厕时看大便,三是洗漱时看舌苔,四是出现小腿肚子发酸发沉。
为什么自己一直祛湿还是有湿气呢?
有可能是选材不对,例如在红豆薏米粥中,真正有祛湿消肿作用的不是红豆而是赤小豆。文黛薇说,薏米性凉,虚寒者直接用生薏米是不对的。使用前将生薏米用小火炒到金黄色,把寒性减去,就能避免对脾胃的损伤。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祛湿?
文黛薇支招:一是要避免潮湿环境,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等等。二是健脾养胃,不要吃损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油腻食品等。三是要加强运动。四是学会妙用祛湿膳食。
文黛薇还推荐了四款祛湿药膳:陈皮六堡茶、*参白术茯苓粥、陈皮砂仁粥、冬瓜土茯苓瘦肉粥和*参猪肚粥。
(张春燕韦雨玲/文)
第十四期讲座预告
讲座主题:肝癌防不胜防?
医生教你如何做好预防。
讲座时间:10月26日(星期六)
上午9:30-10:30
主讲医生:医院肝科
梁柱石(主任医师)
讲座地点:梧州市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
梁柱石:现任医院肝病科主任,兼任市感染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广西医师协会感染病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感染病学会常委、广西感染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他从事肝病和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工作近三十年,研建成具有很好实用价值达国内先进水平的预测肝衰竭预后模型PBI。曾荣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梧州市优秀医师荣誉称号”。
讲座福利
1.免费专家号10个。
2.免费肝纤维化+脂肪肝无创检查10例。
报名方式
1.线上报名。扫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