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160212/4769995.html什么是湿气?湿气,水液代谢产物,中医分为水、湿、饮、痰。湿气的特质:性属阴寒,易伤阳气,其性粘滞,阻滞气机,缠绵难去。一说起祛湿,很多人马上想近期网络热爆出一条祛湿的方法:薏米红豆。薏米红豆粥真的是祛湿良方吗?下面,国光膳方网与你分享夏季祛湿的健康知识。一、首先,我们得先区分“红豆”和赤小豆”赤小豆消水肿红豆补血,分清功效最重要赤小豆,又名红豆、红小豆等,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味甘、酸、平,归心、脾、小肠经,有健脾益气、利水除湿、解毒排脓之功。能补脾,性善下行而利水,为滋养性食疗佳品,对脾虚湿盛,水肿胀满,肢体重困等,疗效甚佳。红豆,又名相思豆等,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成熟种子,广布于热带地区。古代李时珍把红豆称作“心之谷”,强调了红豆的养心功效。红豆既能清心火,也能补心血。二、你真的“湿重”吗?“通过三方面判断是否有湿1、起床时——看感觉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感觉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那么你体内肯定有湿了;2、如厕时——看大便清晨如厕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一箱水还冲不净。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此外,在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这是脾虚的重要标志),且总有排便不净的感觉。3、洗漱时——看舌苔刷牙前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健康的舌质应是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通过起床后感觉、观察大便跟舌苔三个方面来判断是否有湿不能说全错,但容易以偏概全。因为其他的原因,也会出现与“湿”类似的症状。具体分析说,“起床时——看感觉”中所描述的,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因为在临床上,气血亏虚的人,也会有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的表现;肾阳不足的人,阳气不能温煦机体,也会出现自觉寒冷沉重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的感觉。针对“如厕时——看大便”,专家说,体湿的人固然大便易出现溏软不成形,但这并非“湿人”才特有的现象,气虚的人也会出现类似情况。而血淤、痰湿症者也会出现大便不成形、易粘在马桶的情况。中医所谓的“湿”,不像一般人理解的那么简单,因此,如果要对症解决,要准确辨“证”,才能更好地确定适合你的调理方案,切不能发现自己符合某一个症状,就到网上找一个所谓“神方”当做妙药长期服用。三、薏米+赤小豆真是祛湿良方?薏米、赤小豆都有“利湿”或者“利水”的功效,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薏米+赤小豆有一定祛湿的作用,对湿热程度较轻的人有一定的作用,但不等于对湿热程度重的人也有效果。网上所说薏米和赤小豆煮时“无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这种说法是不妥的。薏米的功效主要是“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赤小豆的功效主要是“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因此,两药合用,对于湿热伴有关节痹痛或者合并脓肿破溃的,应该薏米量大;而对于湿热伴有尿黄或者痈毒结聚的,应该赤小豆用量大。“症状不同,药量应该有所变化”,而不是随意取用。而且,关于“长期吃”的问题,中医讲究辨证处方,讲究“药证”,如果薏米、红豆的“药证”还在,使用这两个药物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证”已经变了,仍然继续盲目地服用则反而有害。四、湿邪表现千差万别,辩证施治是关键对于可以通过长期吃薏米和赤小豆就能祛湿的说法,中医并不认同。理由是湿的种类和表现多种多样,这个方可能只对其中某一种有效,而不是对所有“湿”都起作用。具体解释说,中医所谓的“湿”,即通常所说湿邪,不但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而且在不同的身体状态下、不同的体质里,湿邪兼夹其他邪气的配对也不同,其临床表现更是千差万别。例如脾胃气虚产生的湿气不能用苦寒药祛湿,要健脾化湿。而薏米、赤小豆也仅仅是利水渗湿药物其中的一员,其功效显然不能覆盖所有的“湿”。特别提醒:老幼、孕妇不可长期食用国光膳方特别提醒,老人、孩子、孕妇这类特殊人群,就更不合适长期用薏米+赤小豆祛湿了。因为在中药学上,对于薏米,有“孕妇慎服”之说;对于赤小豆,有“赤小豆久食瘦人”之说。因此,对于孕妇、体质消瘦的老人、孩子,或者湿热伤津证、脾虚寒湿证的人,采用这个配伍需要慎重。尤其是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赤小豆可以散血利水,如果长期食用的话,会影响孩子的气血,影响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所以不宜多吃。想知道自己是处于哪种中医偏颇体质状态,可以通过正规中医为你准确辨“证”。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