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景明时七律二首春分吟春困歌
TUhjnbcbe - 2024/8/31 16:06:00

《七律》二首(春分吟、春困歌)

作者景明时

(一)、春分吟

梨花如雪菜花新①,

昼夜三春两等分。

鸢放晴空舒望眼,

客游碧野爽心神。

归来玄鸟曾相识,

远去叱牛不再闻②。

继世耕读多少代,

诗书醉美是乡村③。

(二)、春困歌

斜飞燕子雨来急,

风暖鸟啼鼾睡迟。

不欲春分寻雅趣,

反吟昨夜落花时④。

茯苓山药鸡头米,

薏苡党参小豆齐。

识得绿肥红瘦意,

脾湿化解养生机⑤。

(中华通韵)

注释:

①、春分花信:“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菜花,即油菜花。我国油菜花于2~4月由南向北次第开放,全国种植面积约一亿亩,正是春分时节,风光新艳旖旎。

②、春分正是耕种时,在广袤的田野上,春管、春耕、春种进入繁忙阶段。清·玄烨《题耕图二十三首其二第二图》诗曰:“土膏初动正春晴,野老支筇(qíong)早课耕。辛苦田家惟穑事,陇边时听叱牛声。”而当代社会,早已不闻叱牛声了。机械化、数字化是农业生产的亮点。尤其让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快速融入耕、种、管、销等农业生产的各领域各个环节,有效提高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推动农业生产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③、对于有五千年文明、以农耕为始的中国人来说,都深刻理解“耕读”的道理。《曾国藩家书(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云:“久居乡间,将一切规模立定,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乡村也寄托着历朝历代多少诗人和文学家们的梦想,他们的作品常常醉心于此,道尽乡村生活的酸甜苦辣和千古情结。

④、"春困"一词被认为最早出自唐代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到宋代就有“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宋·曾巩)”的诗句。

⑤、“春困秋乏夏打盹”的老话被以为是常态,但春困现象也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如果发现有春困症状,应及时进行调理,要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春困歌》中,介绍临床常用的一款参苓山药薏仁汤,推荐给大家:

食材:党参、茯苓、山药、薏苡仁、赤小豆、鸡头米(芡实)、大枣各30克,浸泡30分钟,再煎30分钟,米熟汤成,代茶饮。

本方具有健脾益气、祛湿醒神的作用。适合用于孩子上课打瞌睡,无精打采,蒙蒙懂懂;上班族哈欠连连,困倦乏力,昏昏欲睡,消化不良,身体沉重等“春困”表现的证候,以恢复春天的生发之机。

()

作者简介:景明时,中医副主任医师。甘肃古浪县人。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士学位,医院、医院医院临床工作40年。论文和科普文章散见于《天津中医杂志》、《四川中医杂志》、《医院管理》、《脑电图学与神经精神病学杂志》等杂志及健康报、医药养生保健报及其他学术刊物。自年退休返聘于北京朝阳区八二中心中医科工作。偶有作品在媒体发表。

1
查看完整版本: 景明时七律二首春分吟春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