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大寒冬天最后一次进补机会吃三食,温补肾
TUhjnbcbe - 2024/10/1 16:40:00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时,即为大寒。

而大寒之所以叫做大寒,是指在这时,寒到了顶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十二月中,解见前。”《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

三候

一候鸡始乳: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农历),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

养生

“小雪而物咸成,大寒而物毕藏,天地之功终矣”。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也是冬天慢慢结束的转折点,大寒是一个由冬到春的过渡时期,饮食起居应随之“转轨”!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一年之中物候的变化都与节气密切相关,大寒节虽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但却是一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做好大寒节的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1固护脾肾,调养肝血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

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2睡前泡脚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

“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3冬令进补

大寒时节仍然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进补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但“药补不如食补”,应以食补为主。

1)糯米饭

古语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民间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效果,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加之糯米饭寓意温暖,从年头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之意。

糯米味甘,性温,具有御寒滋补的功效,人们可以蒸煮糯米饭,也可以用糯米、大米、赤小豆、薏米、莲子、枸杞子、桂圆肉、大枣等一起用旺火蒸熟,然后加点白糖,可健脾益气、养血安神,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2)娘酒鸡

在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客家人最喜欢的就是炒鸡酒,一碗鸡酒,暖全身!特别是坐月子的妇女补身子吃,能驱寒保暖,活血祛瘀,排除恶露。

中医认为,鸡肉性味甘温,可温中益气、滋养五脏、补精添髓。

《随息居饮食谱》:酒酿甘温。补气,养血,助运化。

客家女性滋养酒(或醪糟)克、土鸡一只、枸杞20粒、姜一大块、盐。

1、鸡洗干净、斩大块,烧一锅开水将鸡肉淖一下捞出;

2、姜切成米粒大小,炒锅中放少许油,烧热后把姜炒一炒,盛出备用;(这里姜用得较多,为防止太过辛散,要先把姜炒熟)

3、把炒姜剩下的油烧热,鸡倒进去,鸡肉炒变色后倒入娘酒,烧开,把所有东西转到砂锅中,根据情况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

4、煲大概20分钟鸡肉熟烂就可以了,起锅前五分钟撒入枸杞。最后加盐调味。

浓浓的酒香、肉香扑鼻,其实经过长时间的煮,酒精已经挥发完了,剩下的只有温润。喝一碗,从头暖到脚,尤其适合冬天气血虚的人喝~

3)娘酒冲蛋

其实冬天是最适合喝娘酒养生的季节,如果觉得娘酒鸡太麻烦,可以试着做这道——娘酒冲蛋花。

材料:鸡蛋、娘酒、姜丝、红枣、水

做法:先用水、娘酒、姜丝、红枣煮5分钟,再倒入打散的鸡蛋,煮开则关火。

tips:女性刚例假干净或喜甜的可加一块手工红糖。(红枣、枸杞、桂园、党参可依个人喜好适当添加)

蛋花入口滑嫩,蛋酒甜甜的,热吃最佳。美容养颜,活血壮血,补中益气。

很适合早上起来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做,简单又方便,晨起一碗蛋花娘酒汤,喝完手脚都暖和了,为你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大寒,是我们一年中最后一次进补的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过一个暖洋洋的冬天。

今天这三食,大家都可以自己在家里做哦,补好身体,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寒冬天最后一次进补机会吃三食,温补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