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10/26 23:08:00
湿气重是个很常见的问题,人们知道要祛湿,却受困于无论吃了多少中药,湿气依旧挥之不去,这就是没有真正认清楚湿气的缘故。身体内的湿气不能一概而论,湿气有不同的种类,分为内湿和外湿,湿寒和湿热。不同的湿气,对应的身体症状也不相同。曾经遇到一个患者,非常有意思。他因为肥胖,怎么减肥都减不下来,就去当地看医生。医生告诉他,是湿气重了,要祛湿。这位患者后来吃了不少中药,体重依旧很胖,湿气也没有去掉,原因也是因为没有搞清楚湿气的区别。无论哪种湿气典型的症状表现,都是身材肥胖、浮肿,大便粘腻粘马桶,腿脚沉甸甸的。但是不同的湿气,有着具体的症状区分。外湿和季节、地域有关,春夏多雨,外湿就重,秋冬干燥,外湿就轻。外湿常见表现,为头昏沉、胸闷透不过气、肢体困乏无力、关节疼痛等。内湿是脾胃问题,脾胃差,运化不好,湿气就从食物中滋生。内湿的常见表现,肚子有胀痛感,消化不良,大便没有固定形状,身体虚弱,脸色苍白,说话声音细小,记忆力差,舌苔胖大有齿痕等。内湿和外湿是从湿气形成原因划分的,受地域和季节影响显著。如果湿气症状表现在春夏季更明显,多是外湿,不因季节随时出现,多是内湿。从地域看,北方气候干燥,饮食口味重,多以内湿为主,南方气候湿润,外湿更为显著。对待外湿,以防为主,住房要选择地势高、通风条件好的地区,湿气重的地方可在房间内放置生石灰吸收湿气,或者常用艾草熏。以出汗为辅,凡能增加汗液发散的事情,都能去外湿,比如做家务、多运动、多喝白开水、艾叶泡脚等。对待内湿,以健脾为主,要节制饮食,少吃厚腻食物,多放松心情,可用茯苓、薏米仁以及赤小豆等健脾养胃,可单独煮水喝,也可配合熬粥喝。湿寒的人,舌苔厚白,两侧有齿痕,嘴里黏兮兮、甜丝丝,四肢会水肿,手脚怕冷,经常感冒。湿热的人,舌苔厚黄、黏腻,嘴干有口味、口臭重,皮肤爱出油,脸上痘痘多,大便干硬,爱吃冷食,怕热经常出汗。湿寒的人,可用山药补中益气,用茯苓健脾和胃,以红豆消除水肿,以薏仁利水消肿,以陈皮理气健脾,以佛手和胃止痛。六种食材泡水喝,有健脾、利水、理气三大功效,属于祛湿利器。湿热的人,可吃绿豆、黄瓜、苦瓜、冬瓜、丝瓜、芹菜、海带、洋葱、玉米、马齿苋、扁豆、鲫鱼等诸多食材,可清热解毒,利水利湿。也可用鲤鱼、新鲜竹笋、西瓜皮、眉豆、生姜以及红枣煲汤,能健脾利水。人体内的湿气,受到生活环境、气候条件、季节变化等影响并不相同,有人是内湿,也有人是外湿,有人是湿寒,也有人是湿热,是不能一概而论的。需要根据地域、季节、气候、症状表现等多个因素判断湿气的种类,并进行相应调理,才能起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