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一些调理脾胃的关键,这样生活重养生、养脾胃会更简单一些。
脾胃虚的5种表现
我们每天都要做很多事,走路、工作、看手机等等,每件事都消耗身体的气血,所以需要睡眠来休息,需要吃东西,获得食物的营养,生成气血。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胃是身体消化吸收食物营养,生成气血供养全身的关键。脾胃不好,身体得到的营养、生成的气血就少,每天又大量消耗,身体就会越来越虚。
哪些表现说明脾胃变差了呢?
1、脸色变差:萎黄、苍白
脾胃变差,身体得不到足够的气血,容易感觉乏累、没力气,头晕眼花,面、唇、舌、爪甲淡白等。
面色也多是萎黄、淡白,这种淡白不是皮肤白皙,是惨白,是暗淡没有光彩,很不好看。
“黄脸婆”不仅是因为不打扮,也是因为生活所累、压力大,脾胃不好,自身气血消耗太多,生成气血太少,面部肌肤缺乏滋养。
2、容易有皱纹、比同龄人更显老
皱纹是维持皮肤正常张力的弹性纤维减少,皮脂腺分泌减弱,皮下脂肪减少,皮肤与其深部组织之间过于松弛,发生折叠形成。
保持皮肤正常,需要肌肉、皮肤有足够的气血。「脾主肌肉」,脾胃变差,给肌肉、皮肤的营养少,就容易松弛。
《黄帝内经》讲「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女性在5岁前后,阳明胃经、大肠经气血变弱,消化相关的功能减退,面容开始变老。
脾胃差的人,不仅脸色差,看起来没有光泽,也容易有细微皱纹,比同龄人更显老一些。
、消化不好
「脾主运化」最关键的是对食物消化吸收,脾胃差的人消化功能会不好。吃东西胃口不好、没味道,容易腹胀,感觉不消化,大便不成型等。
有些朋友一吃凉、辣等刺激食物,情绪不稳定、肚子吹了冷风也会不舒服。
脾胃差,吃滋补的食物,身体只能得到小部分,新生的气血依旧很少,是很难养好的。
4、湿气重、想吃甜
《黄帝内经》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胃运化食物和水液,也把脏东西从胃肠排出去,脾胃差就容易产生水湿、水肿。
容易感觉头部有东西裹着、不清爽,恶心,肚子胀闷堵得慌,舌苔滑腻有齿痕,大便粘厕所,胖的快等。
垃圾多,身体得不到气血,还是“饥饿”状态,就还是想吃,尤其是甜、肉类、油炸等滋腻的东西。
5、垃圾多、身体脏
生活运动少,总是坐着、躺着,容易有垃圾停留胃肠里,阻碍气血,慢慢产生湿热,容易有出油、爆痘,有口气,体味大等烦恼。
脾胃给全身提供充足、干净的气血。脾胃差,全身气血会越来越虚,直到年轻时积攒的本钱不够了,就开始出现各种问题和疾病。
养脾胃的个关键
调养脾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饮食上少吃寒凉辛辣,规律饮食,一餐七分饱,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特别多,而最关键的就是这件事。
1、动,让脾胃动起来
了解中医的朋友会发现,对脾胃好的食物、药物,都擅长“健脾”,什么意思呢?
胃肠蠕动,如同磨盘,把食物磨碎,磨成身体能利用的营养。健脾就是健运脾胃,让脾胃气血动起来。
脾胃虚自己动不起来、我们也运动少不帮他,气血和食物都在腹部,堵得乱糟糟。想动起来的脾胃憋得难受,工作效率会变差,身体也会变差。
之前推荐大家仙人揉腹↓,很多朋友坚持做,说胃肠舒服了,便便好了,身体轻松了,小肚子也小了......
两手搓热,交叠搭在肚子上,掌心对着自己的神阙穴(肚脐)。用适中、深沉的力度,以神阙穴为中心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揉腹,各6下,经期、产前孕后不建议做。
本质上就是帮助胃肠动起来,《太极》的动作“云手”,《八段锦》的单举,也是帮胃肠、帮脾胃经络气血动起来。
这些动作对脾胃都很好,同样,如果能坚持适当的做一些快走、跑步、游泳,做其它能帮脾胃、气血动起来的动作,身体一样会感觉舒服,越来越好。
运动、吃健脾补气的食物,都是帮脾胃气血动起来,只要你能坚持,就都是最好的。
脾胃已经不好,气血虚的朋友,坚持运动时,平常也可以用健脾补气、帮助消化让脾胃动起来的,平时可以吃也点养胃的食物。
八珍糕,这个是明代御医陈实功为了当时肠胃薄弱皇子研制的。
陈实功活了81岁,在那个时代属于高寿者,其秘诀,便是注重养脾胃。他认为脾胃功能直接影响人体正气盛衰,脾胃强则气血壮,脾胃弱则气血弱。所以无论,还是幼儿,均需重视脾胃的调养。
到了清代,八珍糕也在宫廷中流传,以乾隆皇帝为首,掀起了食糕热潮,慈禧太后更是食用此糕到晚年用于保养脾胃。
《汤头歌诀》中也曾写道:“八珍糕与小儿宜,参术苓陈豆薏依。怀药芡莲糯粳米,健脾益胃又何疑。”
因此,这个方子也被人们保留了下来,作为养胃的好物,而且是独立包装,方便携带,走到哪吃到哪!
最近研读罗大伦博士的《阴阳一调百病消》,里面也提到了八珍糕。
你仔细看,八珍糕里面很多食材,都是秋天成熟的果实,可见古人养生,也是遵循四时之法,而且这些食材大部分都是温性的,有益脾胃。
在八珍糕这个食谱中,山药、莲子、白扁豆都是滋补脾阴的;茯苓和薏米祛湿;芡实是收敛的,糯米是温阳,补元气的。
这么看似简单的一个食谱,有阴有阳,有升有降,平和有偏,怪不得有人说养生健脾的糕。
下面就把这个糕点的制作方法分享出来,趁着冬天,好好养养咱的脾胃。
食材:党参5g,茯苓50g,薏仁50g,莲子50g,淮山药50g,白扁豆50g,芡实50g,粳米粉g,糯米粉g。
做法:将所有的食材打磨成粉末,加入白糖、粳米粉、糯米粉,用手把所有的食材拌匀(白糖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添加)。
倒入适量的水,用手搅拌搅拌,用手揉成团后,再继续揉面,把面团揉至没有干粉的状态,之后可以用模具印出喜欢的花型。
放入蒸锅内蒸15到25分钟。时间看糕点的大小,大的就久点,短点,自己把控。蒸熟后这个糕点冷热皆宜,软软糯糯的也不粘牙,但里面含有薏米,孕妇不宜食用。
现在人们生活普遍忙碌,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在为生计奔波,每天花费太多时间去调制养胃的食谱也不太现实,这时可以每天吃上现成的两块八珍糕,养养脾胃。
咱们这款八珍糕,正是在这个古代的经典配方上加以调整,更适合咱们现代人吃,而且没有蔗糖,实打实的原始谷物滋味,像是不能吃甜食的朋友们,也可以放心食用。
配料有鸡内金、砂仁、麦芽、山药、茯苓、薏米、莲子和山楂,再配以鸡蛋和小麦粉,烘焙出的糕点软糯可口,有着浓浓的麦香和蛋香,加上这些果实天然的清香,吃着吃着便食欲大开。
鸡内金,鸡之脾胃也,主要起到清理的作用;
砂仁辛香温散,善于化中焦湿浊,温理脾胃滞气;
麦芽行气健脾,擅化淀粉性的食物;
薏米利水去浊,性味往下走;
茯苓祛寒湿,性味往上走,与薏米搭配,一升一降,体内的气就顺畅了。
莲子醒脾,唤醒脾生机;
山楂和胃;山药在健脾的同时宣发肺气。同时还能收涩住这些食物的性味,不至于吃进去就流散出来。
2、温阳,让脾胃暖起来
《医原》说「脾有一分之阳,能消一分之水谷;脾有十分之阳,能消十分之水谷」
阳气是身体的动力,脾胃阳气足才能正常发挥消化吸收食物。很多朋友消化差、吃凉、吃不对付就难受,就是因阳气弱,消化不动食物。
平常少吃凉、辣等刺激食物,少吃油腻不好消化的食物,是为了减少脾胃负担,减少阳气的消耗。
体内脾胃阳气偏弱的人,生冷寒凉的食物也多,最容易损伤脾胃。
可以艾灸中脘、神阙(肚脐)等,改善体质阳虚,手脚凉怕冷、怕吃凉、消化差等脾胃阳虚的问题。也可以用南瓜、桂花、桂圆、胡椒、羊肉、生姜等温热的食物暖脾胃。
用温热的生姜补体内虚寒的脾胃,效果最好也最方便。不仅平和体质可以吃一些预防脾胃问题,寒性体质更是适合多吃改善体质烦恼。
不习惯姜的辛辣,也可以用商城的醋泡姜。
铜陵仔姜+山西老陈醋+森林蜂蜜,有了醋的收敛,酸的过瘾,辣的温顺。每天早上吃片,一罐可以吃15天,4罐正好可以吃上两个月。
、祛湿,清理脾胃讨厌的东西
「脾喜燥恶湿」,脾虚最易生湿,而湿邪又最易困住脾胃,给脾胃拖后腿,让气血动不起来。
祛湿不健脾,湿气祛不净,健脾不祛湿,脾胃养不好。湿气重的朋友想养好脾胃,一定要注意祛湿。
少吃油腻、寒凉,多晒太阳、运动是增强脾胃减少湿气产生,按摩丰隆穴、增加运动微微出汗,是清理已经有的湿气,其它如泡脚出汗、兰汤沐浴都是如此。
饮食上吃牛肉、小米、莲子、白扁豆、芡实、山楂等补益脾胃的,是增强脾胃功能、缓解负担,减少湿气产生,用茯苓、薏苡、赤小豆、橘皮则是侧重清理已经有的痰湿垃圾。
每天做饭时可以选择几个对脾胃好的食物,也可以用商城里的茯渭糕,都是脾胃喜欢的食物↓
调养脾胃,除了规律饮食,心情放松以外,很多方法和饮食不必拘泥于特定的东西,对身体好的都可以去注意、去坚持。
体质平和的朋友,平常可以挑一两个方法,每天一两种喜欢的食物,稍微关心一点脾胃。
脾胃弱气血虚、湿气重的朋友,可以都做,改善会很快,也可以选择一两个喜欢的,坚持去做,身体依旧会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