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进入腊月就是奏响了新年的前奏曲,那么,迎来腊八就是新春开幕的第一段音符,短暂而优美,满溢着喜气和年味儿。
每到年关,便会觉得,时间像突然被谁拨快一样。反倒想不起,童年时是多么渴望新年到来。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当熟悉的童谣在耳畔响起,甜糯的腊八粥温暖了心窝,日子也因此香甜可口了起来~
撕下旧日历,剪了新头发,买了新衣裳,一年终矣,时光匆匆,是长大后才体会到的无奈。但中国人面对时间的宿命感,总是有格外坚强的情怀。
在象山,粳米和糯米是做腊八粥的打底之选,补中益气,温和五脏,配上好看且养生的黄豆和赤小豆,最后再放点寓意吉利的花生核桃、桂圆红枣......用文火慢熬至黏稠,这取其“粘连”的谐音,也寓意着“连年丰收”。
在腊八节当日喝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是这个节日最重要的“仪式”感,春节的气氛也是在这一碗热气腾腾的粥里浓郁起来的~
关于“好日子”的愿景,也就这样通过简单的美味,美妙的寓意和舌尖上的味道相结合,绽放于味蕾之上,也被安放到了心底。
“腊月”是古代中国人给这个月起的名字。老人说,在腊月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在圆满这一年的同时也在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都说腊月很忙碌,那也确实是没错,在腊月,每家每户都会进行上上下下的大扫除,所谓“扫尘”,便是把家里一切的“穷运”、“晦气”都扫出去,以期盼来年运势更好。
马路两边,大街小巷,树枝上悄悄的挂起了红色的小灯笼,人们戴着口罩在街上购买年货,小卖部的红色对联开始挂在外头最显眼的位置,象山当地的年货美食,也终于藏不住了,那是在外过年的游子们也总是惦记着这一份味道……
小时候一块年糕就代表了极大的欢喜,那厚重的年味全部都被揉进里面。年糕仍旧是象山人,农村春节期间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随着此起彼伏地捣年糕的声音,过年的气氛就像飘着稻米香味的年糕一样,在乡间村尾弥漫开来。
记忆里,那种煨年糕的香气,远比鞭炮更热烈,也比红包更诱惑,而当嘴里含着一块年糕片儿的时候,便知道,年真的来了。
少时对红豆团的记忆,依然清晰。那是过年前夕,是大人们最忙碌的时刻,也是孩子们贪吃的时刻。趁母亲不注意,偷偷舀一口红豆沙塞进嘴里,那滋味真是甜到了心里。
红豆团入口嫩滑,甜而不腻,红豆沙的沙软,混着淡淡桂花香,百吃不厌,这份甜蜜暖心承载着老底子象山人太多的记忆。
番薯烧酒的土法酿制,在象山农村里代代相传。在外打拼的家乡人文山会海、推杯换盏中喝多了名贵的红酒白酒,归家后,又挂念起这种传统的番薯烧酒,只为了找回昔日的过年味道。
经历了外面的形形色色,家乡的番薯烧味道却一直都没有变,没有所谓的添加剂,口感依旧地道,酒味和故乡人一样,依旧纯正柔和。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你是选择就地过年还是回家过年?不管你来自哪里,在象山都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以及家的温暖。
来源:象山旅游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
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yuanshipengxxcb.cn。